重庆石柱:山水姿态奇绝 人文风韵传承千年

来源: 网络整理  2019-06-14 16:25 A- A+

  山水的曼妙,恣意生长;天地的清新,康养怡人。

  石柱,犹如大自然馈赠给神奇北纬30°的一颗璀璨明珠,历经时光的淬炼,散发夺目之美。

  山水交融地,人文荟萃境,自然风光与人文英华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奇异瑰丽的画卷。

  物华天宝聚,土家风情浓,多少人被这一方康养胜地吸引,只为款款而来共赴深情之约。

  养心的厚重人文、养眼的秀美景致、养身的特色风物……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如今,石柱人发扬“敢吃黄连苦,不怕辣椒辣”的精神,围绕“转型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聚焦“风情土家·康养石柱”价值定位,大力发展康养产业、打造康养经济、建设康养石柱,为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只要我们啰儿,多勤快哦啷啰,不愁吃来啷啷扯,哐扯,不愁穿哦……”在《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歌声激荡中,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土家儿女正接续书写着石柱的精彩。

  品人文风韵

  石柱之美,不仅美在姿态奇绝的山水风景,更美于那传承千年的人文风韵。这里,是以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啰儿调发祥地;这里是以军功封侯拜将并登录中国正史的巾帼英雄秦良玉故里;这里有穿越三千年历史文脉的巴盐古道;这里有土家摆手舞、土家玩牛、丢马锣等土家民间文化,石柱的历史人文与民族风情无不诉说着动人故事,绽放出无限魅力。

  秦良玉

  石柱擎天一女豪

  在石柱“老八景”中,万寿山的“石柱擎天”“万寿连云”独占两项美称。其中,令人叫绝的“石柱擎天”惟妙惟肖,100余米高的“男石柱”和70余米高的“女石柱”,耸立在万寿山南北,一个像峨冠微髯的伟岸男子,一个像依山端坐的婀娜女子,恰似一对神仙眷侣,成为石柱的象征,千年守望的男女石柱锁定“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忠贞爱情。

  “奇山奇水此间宜有奇杰 寿国寿民随在可为寿徵”。在山顶万寿寨前寨门上,由清嘉庆年间石柱廪生冉永焜所题的一副石刻对联,不仅刻画出万寿山的奇特风景,更揭示了石柱是一块寿国寿民的康养胜地。

  万寿寨是秦良玉建立的一处军寨,“奇杰”当指秦良玉,“寿民寿国”则指秦良玉的功绩。秦良玉,明万历二年(1574年)出生于忠县,成年后嫁石砫(1959年由“石砫县”改为“石柱县”)土司马千乘,夫妻俩共同建立了一支作战英勇的“白杆兵”,丈夫去世后袭任石砫宣抚使职位。

  秦良玉26岁开始带兵打仗,一生多次率师远征,足迹遍及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云贵高原,援朝抗倭,三次勤王,三次平乱,历经44年戎马生涯屡建奇功,她也成为中国以军功封侯拜将并载入正史的巾帼英雄。

  正是由于秦良玉的保境安民,石柱成为当时川东百姓远离兵燹之苦的乐土。长期以来,颂扬秦良玉民族大义和巾帼英雄形象的文人不胜枚举,其中,大文豪郭沫若赋诗称赞:“石柱擎天一女豪,平生报国屡争光。”她为世人树立了一座爱国爱民、坚贞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丰碑。

  为深入挖掘秦良玉文化,目前,石柱正着力打造巾帼土司城,让其成为西南地区土司文化和土家族民族文化的寻根地、展示地和高端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一部重现秦良玉“忠孝节义”的历史形象,彰显土家民俗特色的电视剧《秦良玉》也正在筹备中。

  啰儿调

  唱出土家喜洋洋

  “太阳出来啰儿,喜洋洋哦啷啰,挑起扁担啷啷扯,哐扯,上山岗哦啰……”这首脍炙人口的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石柱土家啰儿调的代表作之一。广为流传的歌声背后,昭示了石柱土家人乐观坚韧、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

  “啰儿调”是在石柱孕育、传唱、传承下来的一种民歌形式,这种在大山里唱响的民歌,因唱词多用“啰儿”作衬词而得名。2006年,石柱土家啰儿调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沿着石柱土家啰儿调民间音乐文化的史迹追溯,它述说着一部从巴人到土家族的民间歌舞音乐的渊源史。

  石柱啰儿调承袭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和“巴人土歌”。《华阳国志·巴志》中有关“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是对“巴渝舞”的最早记载,至今已3000余年。

  先秦《宋玉对楚王问》中有关“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和西汉杨雄《蜀记》中有关“嬥讴歌,巴土人之歌也”的记载,印证了“巴人土歌”是一种“一唱众和”的歌唱形式,是反映大众生活的乡土民歌,其内容和形态表现与石柱土家啰儿调一致。

收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360°纵览医药全局,365天放送新闻时事,医药资讯轻松一览,
精彩不容错过。
文章评论
时代医疗网编辑,关注健康行业人和事儿。
+订阅
印象笔记
有道云笔记
微信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