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手抖 睡不好抑郁也要警惕帕金森病

来源: 网络整理  2019-04-11 18:02 A- A+

  除了手抖 睡不好抑郁也要警惕帕金森病
   便秘、睡眠不好、抑郁等症状比典型运动症状早一二十年出现 专家提醒应早发现早治疗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婧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帕金森病在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1.7%,且近年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明天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专家指出,目前广东省约有10多万名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并不仅仅是手抖,便秘、睡眠不好、抑郁、嗅觉减退等都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出现此类症状应警惕,早发现、早治疗。

  尽管目前帕金森病尚无治愈方法,但已有的药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此外全麻下的脑深部电刺激(DBS)新手术方式、可穿戴设备等新手段也可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确诊后建群 “帕友”互相打气

 

  “我得了这个病是不幸的,但又是万幸的!”今年70岁的杨阿姨兴奋地告诉记者,她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因为当前社会上对帕金森病的关注越来越多。

  十年前,刚退休不久的杨阿姨被诊断得了帕金森病,这让准备乐享晚年生活的她一时难以接受。好在性格爽朗的她迅速调整了过来,积极接受治疗,还张罗着建立了一个帕金森病友群交流治疗心得。如今这个微信群已由最初的三人壮大到超过百人,群成员之间以“帕友”相称,彼此加油打气、分享帕金森疾病相关医疗资讯。

  杨阿姨回忆,当时她因为出现颈椎疼痛去康复科做理疗,医生建议她去神经内科看看,这让她困惑不已:“我明明是颈椎痛,为什么让我去神经科呢?”原来,彼时杨阿姨表情僵硬,已经出现了“面具脸”。而在此之前已有同事“吐槽”她动作变得迟缓,反应也慢了不少。

  四十出头起病 十年后终确诊

  今年63岁的蔡叔在确诊前也走了不少弯路。据蔡叔的妻子王姐介绍,其实丈夫在40多岁时便出现了帕金森的早期症状,当时他因为腰腿疼经常去看骨科、中医科,症状却始终不能消失。2002年时丈夫的嗅觉也出现了明显的减退,别人觉得臭烘烘的卫生间他却丝毫闻不到。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其实是帕金森病发出的“信号”,直到2007年丈夫在家摔了一跤,做完胸椎手术后才确诊。“出现便秘、腰疼腿疼一定要去看神经内科,不要去错了科室!”陪丈夫走过十多年的抗帕路后,如今的王姐已然成为帕金森病知识达人。

  帕金森病症状并不只是手抖

  像杨阿姨、蔡叔这样走错科室的帕友不在少数。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ICU主任陈玲教授介绍,动作减少、肢体震颤、行动迟缓等是帕金森病最经典的症状,但是当患者出现以上运动症状时多巴胺神经元往往已经死了七八成,因此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帕金森病早期可表现出便秘、睡眠不好、抑郁等非特异性症状,这些症状比典型运动症状早出现一二十年,但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很难想到要去神经内科就诊,往往被误诊为颈椎病、脑血管病、抑郁症等其他疾病。她提醒,出现此类症状后应提高警惕。

  “帕友”康复还有这些手段

  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治疗的一种先进治疗手段。据中山一院神经外科杨超教授介绍,该手术是在患者大脑特定位置植入电极,通过不同电压、脉宽和频率的电刺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帕金森症状,同时可减少运动并发症。

  该手术以往常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在手术中需保持清醒状态,配合术中测试以达到最佳的脑部电极植入。然而,有相当多的患者难以耐受和配合长时间的清醒手术而拒绝或中断手术,失去治疗机会。紧张、恐惧、疼痛还会引起术中心率快、血压增高,造成心肺功能的损害,增加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全麻的方式越来越受帕金森患者和手术医生的青睐。然而,全麻下进行手术是否会影响脑电极的定位仍然有争议。

  据介绍,中山一院的全麻下DBS手术与以往的局麻下DBS手术相比,在电极植入的准确性、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方面,并未见显著差异,但患者对治疗的舒适度、满意度和评价更高。

  此外,步态困难和行走不稳是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最严重的运动症状,随着可穿戴设备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帕金森病患者也从中获益,借助可穿戴设备改善步态。

  讲座预告

  据了解,中山一院将举办2019“世界帕金森病日”健康教育讲座,内容包括帕金森病诊治新进展、美国帕金森病患者的积极康复、中山一院帕金森病健康随访管理及临床研究招募和患者经验分享,现场还设有答疑与互动环节。

收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360°纵览医药全局,365天放送新闻时事,医药资讯轻松一览,
精彩不容错过。
文章评论
时代医疗网编辑,关注健康行业人和事儿。
+订阅
印象笔记
有道云笔记
微信
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