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诊所发展滞缓,原因找到了!
2018年1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颁发(下文简称《意见》),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激励就成为热门话题。
文件在全面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方面明确指出:
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鼓励二、三级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全科诊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转诊渠道。
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等补助政策,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以及承接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可认定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对全科诊所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给予适当支持。
很明显,国家从宏观上对全科诊所的发展是非常鼓励和大力支持的。看到这个文件,相信不少业内人士都觉得全科诊所的春天要来了。但是到目前为止,全科诊所发展相对缓慢,这是为什么呢?
1.全科医生还需要大力培养
全科医学体系在我国发展时间并不长,全科医生培训途径较少,每年培养出来的人数远远未达到国家要求,而且目前培养的全科医生大多以公立医院医生为主,很少面向社会招收培养全科医生。
培养出来的全科医生基本回到原单位上班,当前体制下很难突破原来的用人机制,几乎不可能自立门户开全科诊所。所以自由的全科医生严重缺乏是全科诊所不能迅速发展的硬伤。
2.对全科医学存在严重误解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当前仍然有不少人对全科医学存在理解上的误区。比如很多人不愿转全科,是因为在他们认为全科医生在基层的作用不大,只能首诊,稍微严重点就要转诊,不如专科医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且就专业深造和前景来说,全科也没有其他专科前途好,毕竟全科是基层,无法做到像专科一样精。
实际上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全科诊所对常见病都可以诊疗,而且处理范围比专科诊所更广泛,是最值得居民信赖的基层医疗机构,是真正的居民健康守门人。不但可以开展诊疗业务,也可以提供预防服务,可以做到医防融合,其作用绝非专科诊所可以比拟。
3.全科诊所具体开办措施需要尽快完善
《意见》自去年1月颁发至今已经一年有余,我们看到各地纷纷转发了该意见。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份指导性文件,缺乏具体的操作措施。
据笔者了解,迄今为止媒体报道的只有上海市出台了全科诊所备案的具体措施,其他省份尚未出台,这让一些有打算的全科医生踟蹰不前。
他们也像笔者一样,期待每个省份真正重视全科诊所的发展,发布详细的可操作文件,比如对全科诊所法人(负责人)资质、全科诊所的规模和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4.全科诊所优势有待体现
当前的诊所基本上都是注册的专科诊所,但实际上中国的专科诊也都在干全科的活,在县乡级机构尤其明显。分工不明导致全科诊所优势无法体现。
其次,《意见》规定了全科诊所可以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工作。但是当前基本公卫都是由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承担,全科诊所如何去承担以及承担多大的量需要可行文件设定,否则容易出现政府举医疗机构一家独揽的情况。
当前不少诊所虽然具备条件的已经纳入城镇职工医保定点,但是却鲜有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定点单位的,没有这个优势全科诊所可能还不如一个村卫生室有报销优势。
所以,笔者建议各地方出台切实可行措施,让真正贴近基层为居民健康服务的全科诊所获得医疗保险优势。只有从任务上和待遇上给予全科诊所发展空间,才能真正促进全科诊所发展。
5.全科诊所必将成为居民健康守门机构
《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鼓励二、三级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全科诊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转诊渠道。
实际上这是全科医生比较合理的发展模式。目前双向转诊机制主要在公办医疗机构内,比如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双向转诊,县级医院与市级医院双向转诊,很少有公立医院与诊所的转诊。
毕竟目前国内诊所以专科诊所为主,其实力本来就不及综合医院的专科,所以很难实现双向转诊。而在国外的社区全科诊所可以处理80%常见疾病,全科诊所处理不了的可以直接联系综合医院开展双向转诊。
就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国内的全科医生也应该是居民健康最合适的守门人。
总之,目前现实中的全科诊所发展势态不足,仍需大力支持,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全科诊所的春天终究会来临!
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