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催生“观鸟经济”

来源: 网络整理  2019-07-09 18:15 A- A+

  绿水青山催生“观鸟经济”

  镜头中的红嘴蓝鹊。齐文化摄

  □河南日报记者陈学桦本报通讯员岳静

  7月6日,晨曦微露,53岁的修武县西村乡淹井河村村民齐文化就出门了。他背上一袋玉米糁,沿着蜿蜒的田间小路,往深山中的密林走去,那里,有一群“宝贝”在等着他。

  一个小时后,齐文化来到一处“秘境”,这里三面环山,鲜有人至。在一处浅滩旁,齐文化弯下腰,细心地把杂乱的树杈、碎石归置到一边,然后把带来的玉米糁均匀撒开。

  齐文化“款待”的是一群珍贵的鸟儿,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红腹锦鸡、勺鸡,还有红嘴蓝鹊等。今年,已经是齐文化为这些鸟儿服务的第3个年头了。精心喂养,是为了吸引这些鸟儿来这里当“模特儿”,向摄影爱好者展示飞腾跳跃的优雅身姿。

  “这些鸟儿能带着我们致富。”齐文化笑嘻嘻地说。

  淹井河村位于太行山自然保护区,自然风光宜人,鸟类资源丰富。齐文化早年间就将自家房屋改建成了能容纳二三十位游客的民宿。每年春秋时节,络绎不绝的游客能为他带来四五万元收入。

  2016年,爱好摄影的齐文化先后到平顶山、三门峡考察后,决定在村里成立“观鸟合作社”,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先期加入合作社的有十几人,他们在齐文化的带领下,在山里寻觅到了最适合鸟儿生存、也最适合搭建“摄影棚”的“秘境”。社员们在齐文化的带领下,坚持每天为鸟儿投食。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鸟儿来吃食的场景。”今年73岁的合作社成员廉乐义告诉记者。

  因为野生鸟类天生敏感,不轻易露面,2016年开始喂食后,只见到玉米糁减少,却从来没见过鸟儿的“真容”。直到2017年开春后的一天,廉乐义在喂食后没多久,竟然看到几只红腹锦鸡伸展着彩色的翅膀飞来这里,廉乐义赶紧回去把好消息跟社员们分享。

  齐文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摄影机位100元一天,食宿另算,每位拍摄者来一次至少要拍摄两到三天,这样,一年下来,少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刨去搭建“摄影棚”和饲料的成本,每个社员到年底分上四五千元不成问题。

  观鸟合作社成立后,每个社员都自觉成了鸟儿的“守护者”。对于大自然馈赠的这笔独特的“财产”,村民们懂得感恩,比以前更注意保护森林、爱护鸟类。“现在大家都教育孩子们不要打鸟。”廉乐义说。

  采访结束后,齐文化拿出相机,向记者展示他拍摄的鸟儿,画面中,被称为“鸟中凤凰”的红腹锦鸡舒展着五彩的翅膀,在蓝天碧水的映衬下,婀娜多姿,仿佛正带着村民们的致富梦飞向远方。

收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360°纵览医药全局,365天放送新闻时事,医药资讯轻松一览,
精彩不容错过。
文章评论
时代医疗网编辑,关注健康行业人和事儿。
+订阅
印象笔记
有道云笔记
微信
二维码
意见反馈